首页

山东女主调教

时间:2025-05-25 22:39:09 作者:40余国和地区侨界青年走进武侯祠 感受三国文化基因 浏览量:5837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撰文丨董鑫 高语阳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出席记者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共举办3场记者会,分别是经济主题、外交主题、民生主题记者会。王晓萍是记者会上唯一一位女部长。

  王晓萍,女,汉族,1964年3月生,湖北黄冈人,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

  王晓萍曾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

  2017年3月,她调任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9年5月转任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0年11月,王晓萍出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022年10月,她出任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022年12月,王晓萍转岗人社部,出任”一把手”。

  2024年3月9日,王晓萍在记者会上回答了记者关于就业、技能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问题。

  王晓萍介绍,从今年的情况看,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康养护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需求走高,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

  “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对保持就业趋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王晓萍说:“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王晓萍介绍,今年将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

  另外,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人社部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宽市场化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在谈到技能人才工作时,王晓萍表示,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养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的需求。

  其中,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逐步改变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的困境,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

  政知君在现场看到,王晓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专门介绍了社会保障卡。

  她说,社会保障卡是政府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目前全国98%的人都有社保卡,9.7亿人还领用了电子社保卡,2023年电子社保卡全年服务是151亿人次。

  社保卡服务涵盖了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的服务应用,推出更多的数字应用场景,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总之我们将一件接着一件办,让人民人社服务有速度有温度,让老百姓更暖心更安心。”

点击进入专题: 2024年全国两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红干椒之都”开鲁:火红事业带来红火生活

他表示,文著协一共向149家出版机构、文化公司以及其他使用单位发放文字作品版权使用许可442份,涉及图书541种,戏剧7部。2023年,协会向会员和其他著作权人分配著作权使用费971万元,分配共计57次,涉及文章6000余篇次,惠及作者2003人次,发放样书1276册。

推进节能降碳 建设美丽山西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华南大街社区负责人范润丰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积极打造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更多老人安享‘住在自家、乐在社区’的幸福晚年。”

两部门再次预拨3.1亿元 支持5省区市做好防汛防台风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徐伟新表示,当前国际形势正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国更需要增进了解、消弭误解,携手应对新挑战。正因如此,讲故事尤为重要。中国正在故事里读懂世界,世界也需要在故事里读懂中国。

【东西问】陈世英:“东方气韵”何以“闪耀”于珠宝世界?

会上,徐驰透露,更高性能的XREAL One Pro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这款产品将延续X1芯片的技术优势,并采用全新升级的光学方案,为用户带来带来更加卓越的空间显示体验。(完)

中国贸促会:2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环比上升66.9%

据介绍,“天舟八号”总长度约为10.6米,能携带7.4吨物资,是目前世界上运力最强、载货比最高、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之一。这批丰富的“给养”将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为期半年在太空的科研试验及生活所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